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隐私信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但是大数据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在大数据里的我们,拥有异常真实的群体画像,它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
根据WhistleOut最近发表的研究,该研究调查了10000名年龄在16至54岁之间的美国人在被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有85%认为至少有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监视他们。85%的人被监视是个听着就令人害怕的事情,但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监视作为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用户数据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其对市场效益的追求大于其对信息利用的民主追求,所以是没办法完全避开大数据的监视,那么我们就只有承受随时泄露隐私的风险吗?不是的,本文就来告诉你如何做好自己隐私保护工作。
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政策体系
可借鉴欧盟《统一数据保护条例》的经验,整合我国目前在侵权责任法、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和措施,对个人信息及隐私权保护进行专门立法,具体明确相应的权利内容、维权方式以及侵权责任,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利用以及保护进行规范,解决当前法律依据碎片化、保护途径间接化、司法救济薄弱化的问题。
提升数据信息保护的技术水平,健全数据使用的监管机制
针对系统漏洞和技术薄弱处更新技术保护手段,加强数据库安全维护。同时要强化数据库监管,可以设立数据库监管的执法机关,针对数据库管理和使用机构内部人员违法盗取和出售个人数据的行为进行监管,并定期发布各数据库使用状况和安全评估的报告。
强化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
引导公众主动拒绝不良网站、企业等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要求,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要勇于发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隐私权利,具体的实施操作有以下几点:
- 使用手机的时候,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例如“附近的人”、“常去地点”、“允许搜索”、“允许查看”等功能;
- 不直接使用手机浏览器进行购物,应用程序退出要彻底,不下载来历不明的山寨软件;
- 不要随意连接公共wifi,出门关闭wifi连接功能,家庭网络开启防火墙功能,以免自家网络被蹭,让病毒或恶意攻击乘虚而入;
- 网购谨防钓鱼软件,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 不要随意丢弃含有大量个人隐私数据的旧手机;
- 浏览网站等行为进行身份匿名、属性匿名、关系匿名和位置匿名;
- 防止电脑中毒,不随意打开陌生电子邮件及钓鱼网站;
- 经常更改密码,不使用简单密码;
- 多了解一些导致数据泄露的手段和方式增强自身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防范意识。
个人隐私保护技术
除了国家管制和个人防护,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个人隐私的保护技术:
-
数据加密-个人隐私保护是计算机系统对敏感信息保护的一种可靠方法,数据加密的作用是防止入侵者窃取或者篡改重要的数据。该技术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计算开销比较大,加密并不能防止数据流向外部,因此,加密自身不能完全解决保护数据隐私的问题。数据加密算法作为隐私保护的一项关键技术,数据时代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对已有算法的完善;综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会研究出符合新技术发展的新加密算法。
-
数据库-这仍然是信息系统的主体,如政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个人及家庭信息。进入数据库存储的个人财务信息,不但面临入侵者的威胁,而且也面临着内部人员的威胁,主要包括未授权的数据查看,不正确的数据修改以及数据的不可用性。从目前的技术层面上来说,虽然可以对数据库加密,但不能防止攻击,还需要对访问控制来确定数据安全。
-
数据的访问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目前,各社交网站对隐私功能进行划分,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朋友圈里分享信息,由用户自己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被哪些人看到,这是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企业开发的软件这方面的功能还比较弱,可以对现有的软件进行更新来解决问题。
相关阅读: